问:

SDS溶解蛋白后,SDS低温析出蛋白是否也析出

答:
SDS(十二烷基硫酸钠)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,可以溶解和变性蛋白质分子。当SDS浓度超过蛋白质的临界胶束浓度(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, CMC)时,SDS分子会向蛋白质分子吸附,破坏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,使其变性成线性的氨基酸链,这时蛋白质溶解在溶液中。
但是,如果我们降低SDS溶液的温度,SDS的CMC会明显升高,这会影响SDS与蛋白质的结合。在较低温度下,SDS浓度未达到新的CMC时,SDS与蛋白质的结合不再足以使蛋白质完全溶解和变性,这时溶液中会析出部分蛋白质的沉淀。
所以,简而言之,在SDS溶解蛋白后,如果降低溶液温度,SDS的CMC会增大,可能导致SDS浓度未达新的CMC,此时SDS与蛋白质的结合减弱,无法保持蛋白质的完全溶解状态,因而出现蛋白质的析出和沉淀。
要保持蛋白质在低温SDS溶液中的溶解状态,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:
1. 提高SDS的浓度,确保SDS浓度高于新CMC,以保持对蛋白质的溶解作用。
2. 使用助溶剂,如尿素,增强SDS对蛋白质的溶解能力。
3. 采用更强变性试剂,如8M尿素,首先使蛋白质完全变性,然后再以SDS溶解,此时蛋白质不易析出。
4. 首先使用更温和的变性试剂处理蛋白质,然后再加入SDS溶液,此方法也有利于后续的溶解过程。
综上,SDS在低温下析出蛋白质的原因在于其CMC升高导致与蛋白质的结合减弱,无法保持蛋白质完全溶解。我们可以通过增加SDS量,使用助溶剂,或选择更强的变性试剂等方法提高蛋白质在低温SDS溶液中的溶解稳定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