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:

萎症是中医称呼什么病症的称呼?

答:
在中医学中,「萎症」是指脏腑功能减退或消失的病理状态。它属于中医的「虚证」类型。
「萎」字的原意是「衰弱」、「枯萎」的意思。中医将人体脏腑功能的减退或丧失称为萎症,这通常与气血亏虚、阳气不足有关。常见的萎症病症有:
1. 肾阳萎症:肾阳是推动身体所有阳气运行的原动力,其功能减退会导致阳痿、遗精、腰膝酸软等。
2. 肾阴萎症:肾阴不足会导致耳鸣、蛛网膜下腔出血、便溏等症状。
3. 脾阳萎症:脾阳不足可导致食欲减退、腹胀泄泻等症状。
4. 心阳萎症:心阳不足出现心悸、气短、胸痛等。
5. 肝阳萎症:肝阳不足出现头痛、眩晕、眼前发黑等。
6. 肺阳萎症:肺阳不足出现咳嗽、咯痰、乏力等。
除此之外,中医还将脑功能减退称为“脑萎症”或“脑功能减退症”。
总之,在中医学的概念里,任何脏腑功能的减退与衰弱状态都可以称为“XX萎症”。它们的共同病机都是气阴两虚,导致相应脏腑的阳气或阴气不足,出现功能减退的症状。
相应的,中医治疗萎症的方法主要是补充气血,滋阴补阳,增强机体功能,达到扶正固本、除病强体的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