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:

士别三日,即更刮目相待后来演化成怎样一句话

答:
这句话来源于《论语·为政第二》:“子曰:‘士,别久而无罪,焉得乎?’有司久别,未知其罪,而见之,吾待以刮目相视,恐相忘也。”意思是说,如果一个士人离开很久,行为未有错误,再见面时,我会愈加敬重地看待他,这是因为担心相互间会产生疏忽和忘却。
后来,这句话演变成“士别三日,即更刮目相待”。“三日”这里用来表示一段时间,并非只隔三天。它表示,两个士人如果有一段时间不见,再碰面时会更加重视和敬重对方,就像重新审视一番,目光更加关注,表现出更高的敬意。
这句话的意思体现了古代士人的情怀:久别重逢,会更加珍惜友谊;重视同僚,相互尊敬。它说明古代士人非常看重朋友和同辈之间的情谊,即便离别一段时间,重逢时也不会因生疏而产生忽视,反而会加深敬意和关心。这也表明士人重视情义,尤其看重同道中人。
所以,这句话的现代意思可以理解为:久别重逢的朋友,见面时会更加珍视对方,表现出更高的关怀和敬意。它寄托了人与人之间久别不见但重逢后情谊更深的心境。这种情怀是很值得现代人学习和体现的。士人重视情义的作风也值得我们借鉴。
这就是“士别三日,即更刮目相待”一句话的来历,原意和现代意思。它体现出中国古代士人的人情义理和重视友谊的情怀,值得我们在现代去理解和学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