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:
90年代小学生的留级具体依据是什么?
答:
90年代小学生的留级通常根据学业成绩和学习态度等因素综合判断。主要的具体依据包括:
1. 期末考试成绩不达标。每个学期末会进行统一的期末考试,成绩无法达到及格线的学生会被考虑留级。
2. 普通成绩表现较差。除期末考试外,平时的各项作业、练习成绩也是参考标准之一。如果整体成绩较差,特别是语文、数学等主要学科,也会面临留级的风险。
3. 重要课程未达要求。像语文、数学等主课成绩较差,达不到年级要求的,容易被留级。其他课程也需达到一定要求,但主课程更为关键。
4. 学习态度不良。学习态度和成绩同样重要。经常旷课、不听讲、不完成作业者,也会被学校视为留级对象。
5. 年龄超标较大。按年龄论,小学生应在6-12岁之间完成小学学业。超出此范围较多者,为使其与同龄学生同步,也会考虑留级。
6. 家长无法配合。家长不配合学校教育、经常为学生请假等情况,也不利于学生学习,从而增加留级的风险。
综上,90年代小学生的留级标准相对严格,主要根据学业成绩、年龄情况及学习态度等因素综合判断。单项原因可能不致留级,但多项综合也会被学校视为不宜升级,留级 another 年级继续学习的对象。如有任何其他问题,欢迎在回复中提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