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:
经典长谈中,《易传》是怎样形成的?急!急!急!
答:
《易传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易学著作,它以对《周易》的解释和阐述为主要内容,成书于东汉时期。《易传》的形成有以下几个阶段:
1. 西汉初期,有人开始对《周易》中的象数进行解释,形成了许多规范的义理,这为《易传》的产生奠定了基础。
2. 东汉初期,郭解为《周易》作注,发展和整理了西汉来的义理与方法,初步形成系统的《易》学。他的《易解》为后来的《易传》提供了理论资源。
3. 东汉中期,杜佑继承和发展郭解的学说,撰写《通义》十篇,系统阐述了《周易》的原理和方法,标志着《易传》体例的形成。
4. 东汉后期,邵雍撰写《易传》四十九篇,继承杜佑,进一步扩充和发展,形成比较完备的《易》学体系,《易传》终于定型。
5. 魏晋南北朝时期,《易传》得到广泛流传,并产生许多类似的著作。这一时期的学者在阐释《周易》时,大都采用邵雍所创立的《易传》体例。
综上,《易传》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过程。西汉初期的义理解释为其产生奠定基础;东汉中期杜佑的《通义》标志着其体例形成;东汉后期邵雍的《易传》使其完成定型;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广泛发展和传播。可以说,《易传》是在长期的积淀发展中最终形成的。
这就是《易传》形成的主要历史过程。希望对您有所帮助!